服务“三夏”生产是近期全市科技专家服务“三农”活动的重点,“三夏”期间也是农民科技需求的高峰期。6月6日一大早,市科协纪检组长李庆山带领由市科协、市农业局、市科普宣传站组成的市科技专家“三农”服务小分队,拿着科技书籍、科普宣传资料,奔赴内黄县,开始了一整天紧锣密鼓的“三夏”科技服务活动,实实在在为农民排忧解难、普及科技知识。
当天,科技服务目的地是位于内黄县宋村乡的安阳市农作物科普示范基地,这个以培育小麦、玉米新优品种为主的基地,在今年培植的小麦新品种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病害,此次农业科技专家内黄之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此进行实地“会诊”。
汽车从安南高速内黄北口下车一路向北,穿过东沟村,笔直的马路两旁便出现了连片成方的麦田,放眼望去,金黄色的麦浪随风涌动,微风带着浓浓麦香迎面吹来。
车一停到田地旁,手拿着两捆小麦的基地负责人苌收伟便迎了上来:“这是我们基地今年培育的一个小麦新品种,你们帮忙给看看,这麦穗颜色发乌,麦粒排列还不整齐,到底是咋回事?”接过苌收伟手中的两捆小麦,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徐玉森、杨海霞、王玉兰便现场对病害小麦进行查看、比对,并详细了解麦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情况。
就在农业科技专家与苌收伟沟通的功夫,旁边麦地里正在收麦的几个庄稼人围了上来,当得知是农业专家下来服务“三夏”时,他们又赶忙去招呼其他的村民过来“听课”。不一会儿,几十个村民就将几名农业科技专家团团围住。
“这应该是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出现的新病害,现在已经是麦子成熟期,病害小麦的症状已经不太明显,错过了最佳诊断时间。”三位专家表示将把病害小麦样本带回去作进一步分析,并叮嘱苌收伟如果明年出现这种问题,一定要及早联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在解答完苌收伟的问题后,北沟村村民常香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俺家10亩地马上要种玉米了,这一亩地到底要种多少种子呀?”
“如果是精包装种子,每亩地大概要4至5斤的种子。如果是散装种子,每亩地则需要13至15斤,并在3叶期进行间苗,5叶期定苗,做到去弱苗、留壮苗和匀苗,去病残苗、留健苗。”农业科技专家杨海霞认真地解答者。
“往年俺种的玉米光发粗不长高,还不结穗是咋回事?”东沟村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子向农业科技专家寻方。
“这是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玉米一旦染病,几乎无法控制,轻者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防治该病可应用10%吡虫啉20克?亩,或3%啶虫脒15—20克?亩,混用4.5%高效氯氰20—30毫升?亩等菊酯类农药喷雾。”
“俺记不住呀!”
“给你一张夏玉米苗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和购种注意事项,回去照着上面做就行。”
市科普宣传站的同志连忙将科普宣传资料发放给农民朋友。据统计,活动当天,共发放《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手册》、《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手册》200余册,《夏玉米苗期栽培管理技术》、《2013-2014年小麦、夏播玉米主导品种》、《购种注意事项》等科普宣传资料1000余份。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里的人们科技意识很强,他们深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虽然连续多年丰收,但他们没有懈怠,抓住每一个环节,依靠科技服务,争取粮 食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