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
韩长生,男,1950年4月生,1966年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现任鑫盛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韩长生同志懂经营、善管理,工作中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他先后主持开发了cK系列、QKA系列、全功能系列、加工中心等10余个系列20多种规格的新产品,为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使企业的数控化率达到了30%以上。他主持开发的cK6163数控机床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并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cKJ6142、cKJ6163、cK6152数控机床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cKJ6163、cK6142数控机床获得安阳市科技成果三等奖等。在生产经营上,内抓管理,外抓市场,大力实施数控机床产业化项目,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的排名由原来的第43位跃升至第5位。
苏春堂,男,现年32岁,任职于安阳鑫盛机床有限公司,任技术部副部长,工程师。参与设计“CK6163×1500数控车床的开发”、“QKAl212x1500管螺纹数控车床的开发”及主管设计“CK6152×1000数控车床的开发”、“CK6142×1000数控车床的开发”均已获得省科学技术成果。论文《齿轮在简易数控车床进给系统中的应用》、《变频调速在数控车床主运动系统中的应用》均获安阳市自然科学一等优秀论文,分别入选河南省第三、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获奖及荣誉:1、曾获安阳市“青年岗位能手”及“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曾获公司“科技新星”称号及被评为公司“科技术带头人”;3、获安阳市重工系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安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
牛超群,男,现年43岁,任职于安阳鑫盛机床有限公司中小件分厂厂长,工程师。参加完成了CW61100B卧式车床的研制成果,并通过省科学技术厅鉴定。1990年—1993年分获公司技术攻关五项成果。1994年,在齿轮分厂立项不重磨刀具在普通车床上的运用,并主持完成《不重磨刀具推广》项目,获市优秀奖。提出CW6163B产品工艺性建议二百余项。2000年,主持编制了CK6142、CK6152、CKJ6142、CKJ6152、CKAl219等数控机床专用工装工艺,并完成CW61100B进刀箱和溜板箱大型工装两套。针对公司生产的CK6142、CK6152产品,整理和编写了《CK6142和CK6152数控车床维修园地》。撰写论文《配置滚动轴承大型主轴结构的选择》,《PLC顺序控制的编程方法及应用》,《薄壁半圆件变形与对策》,《多种铣夹具的设计与应用》,将准备在2005年发表。有五项成果分获安阳市质协、河南省质协和中国机械行业QC成果一等奖。
张洪杰,33岁,安阳鑫盛机床有限公司总装分厂厂长,工程师。2003年在CK6163数控车床开发过程中承担装配工艺设计,在2004年数控螺纹车床QKA1212开发过程中承担装配工艺设计。尤其在鑫盛公司快速发展的几年中,该同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将CW6163B系列车床主轴箱与床身结合面由人工刮研改为磨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利用一台废弃的牛头刨改制成壹台专用铣床,解决了不同规格机床尾座的周边铣削问题,设计制造了几套液压推动装置,解决了CK61100并CK516等大型数控机床的刮研问题。该同志撰写的《影响CW6163B卧式主轴箱噪声原因分析及控制办法》、《参数对伺服系统刚性的影响》和《试析影响简氏数控卧式车床重复定位精度的机械装配因素》分别获安阳市自然科学贰等奖和叁等奖,2003年在CK6163数控车床开发研制过程中承担的装配工艺设计获河南省科技进步贰等奖,2004年QKA1212数控管螺纹车床开发研制中承担装配工艺设计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
刘培林,1979年到安阳鑫盛机床有限公司热处理分厂工作,先后从事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调度、分厂厂长等工作。1982年主持设计床身淬火机床和床鞍淬火机床,先后完成cw6163B、cW61100B车床零件淬火所需工装感应器十余种。改造淬火冷却槽和热校直机,分别节约成本500元/月和修理费用2万多元。2003年成功将磷化工艺应用到牛产中。编制了cK516、cK6142、cK6152、cKJ6152、c6555、cK61100、OKAl212、QKAl219等数控机床的热处理工艺。撰写的论文《机床导轨表面缺陷分析及相对措施》、《钢铁中磷的测定过程中诸影响凼素分析》、《一模多用在机床防尘板中的应用》分获安阳市自然科学、二、三等优秀学术论文奖。为了提高员工技术素质,组织了安阳市热处理高级工、技师培训考核。有八项成果分获安阳市质协、河南省质协、河南省机械行业和中国机械行业QC成果一等奖。2003年获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奖,任河南省热处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05年获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
郭章信,男,汉族,1969年10月19日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1992年7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于安阳鑫盛机床有限公司技术部从事机床设计工作,工程师,产品主管。2004年8月,所著论文《cW6163B卧式车床车削特殊螺纹时交换齿轮传动比计算》、《F190-003掏料刀杆的车削加工》获选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论文年会优秀论文,公司科技新星。2005年初,利用先进的设计软件,成功开发出了新产品cw6294B、Cw6280B系列出口右手轮车床,产品销往土耳其、比利时等国,为拓宽出口市场做出很大贡献。联系电话:03725122895。
郝少军,男,30岁,工作单位:安阳鑫盛机床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气设计工作,主管数控产品cK6163系列、cK6152系列、cKJ6163系列、cKJ6152系列、cKA6163系列数控车床(SIEMENS系统),DX5040雕铣机、TH5940立式加工中心的电气设计。先并多次成功的对普通机床进行了数控化改造。论文方面,2003年《导轨磨床工作台故障维修一例》在第五届全国机械工业数控设备使用、维修、改造经验交流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开放式结构信息化数控制造平台》补评为安阳市自然科学壹等奖学术论文。
张安清,男,39岁,工作单位:安阳鑫盛机床有限公司,工程师。1987年毕业分配到安阳鑫盛机床有限公司,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技术工作,主要作了如下工作:在专用设备开发方面,先后为江苏无锡农机厂、湖北麻成汽车制动器厂、湖南株洲齿轮厂、山西长治淮海机械厂、河南南阳红阳机械厂主管设计专机8台;在设备改造方面,主持完成了苏联产1541、齐齐哈尔产c512A普通立车数控化改造2台和安钢螺纹月牙铣数控机床改造1台;在通用设备开发方面,开发设计了低速QKAl219数控管螺纹车床、cK6142排刀数控机床,负责了cK6142数控车床开发设计;在论文方面,先后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个性:仔细、认真,富有毅力。爱好:游泳;座右铭:智慧和成绩是辛勤的结晶。
王红林,女,47岁,现在安阳鑫盛机床有限公司技术部工作,工程师。本人主要从事工艺技术工作。主管主导产品cW6163B普通车床、cKA6163系列、cK6163系列、cK6152、cK6142系列数控车床工艺管理工作。在产品数控产业化工作中,采用新工艺、启用新设备、为用户技术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个性:对工作一一丝不苟,对同志团结友善。爱好:京剧。座右铭:“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获奖情况:2003年11月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cKJ6163×1500
数控车床的开发);2004年6月获安阳市自然科学一等优秀学术论文。《F190.003掏料刀杆的车削加工》并在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上发表;2005年1月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 (QKAl212数控管螺纹车床的研制)。
高继军,男,39岁,大学文化,安阳鑫盛机床有限公司六五分厂厂长、支部书记,工程师。心直口快,爱好体育的他始终信奉“爱拼才会赢”。该同志自88年到我厂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不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而且在技术与技能上大胆寻求创新与突破,曾多次获得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在生产、质量管理方面该同志思路开阔、创新管理:不仅深入到一线对工艺流程提出大胆改进,而且对生产与质量实施创新管理,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本厂CW611 00B系列产品月产量从1 5台到5 0台的跨越,一次交检合格率达94%以上,首次通过国家机床质量检验鉴定中心鉴定。其成果也多次被全国以及省、市评为优秀Qc成果奖。该同志在产品开发与研究等方面也做出突出贡献:其参与开发的产品屡次获省科学技术成果奖,数篇科技论文在全国性机械类刊物上发表。
李子林,男,汉族,1957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压力加工系轧钢专业,本科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安钢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术委员会理事、河南省金属学会轧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阳钢铁集团公司科协副主席。多年来,该同志以其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的创新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紧跟世界钢铁业前沿技术,主持参与了大量的技术决策和重大科研项目。先后取得国家专利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3项,市厅级科技成果5项,公司科技成果24项,在冶金工业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专著二部,累计在《轧钢》、《金属制品》、《连铸》、《河南冶金》等国家和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科技学术论(译)文18篇,内容涉及轧钢、炼钢、连铸、烧结、机械、电气、新材料、计算机等领域,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为安阳及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红一,1960年4月出生,高级工程师,现担任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轧钢厂厂长。该同志先后担任安钢薄板厂、第二轧钢厂的厂长,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科技兴企,安钢第二轧钢厂年产量由1996年设计能力的42万吨提高到2004年的106万吨。该同志先后主持和组织对制约生产的环节和部位进行了一百五十多项技术改造,解决了许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使两厂的设备作业率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该同志先后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五十多项,专利两项。此外,还在全国知名的冶金刊物《冶金设备》、《钢铁研究》、《重庆机械》、《河南冶金》等多家刊物撰写有价值的科技论文达二十多篇,为钢铁企业的生产发展、改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该同志任职的单位多年被评为安钢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安钢、安阳市起重设备管理先进单位。该同志作为冶金设备系统杰出的技术骨干,为安钢安阳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曾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冶金设备优秀工作者、安钢集团公司优秀管理工作者、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劳动模范、安阳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赵济秀,男,45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教授级高工,1982年7月内蒙古工学院毕业后到安钢工作。先后担任过安钢中板厂副厂长、高线工程常务副指挥长、高线厂厂长,2 002年3月调任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常务副指挥长,现任安钢第二炼轧厂厂长、党委书记。该同志先后参加、主持了安钢260连轧、2800mm中板轧机、高速线材、以及即将投产的1 2 0吨转炉/炉卷轧机和正在筹建的150吨转炉1780mm热连轧等河南省重点X-程。在各重大工程建设中,他通过引进、改造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技术改造先进个人”。1995年以来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二项,省建材行业一等奖二项,安钢科技成果多项。其中,德国ISA—D全数字传动系统的成功运用,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主持研发的“中压、低压TSC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滤波装置”替代了进口设备,获中国冶金科技成果三等奖;“步进梁式加热炉新技术的研制与应用”中采用控制、工艺等方面的先进技术,通过了省科技成果鉴定。先后在《冶金自动化》、“自动化博览》、《轧钢》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现为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和全国金属学会自动化委员会委员。
张怀宾,男,现年43岁,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技术副厂长(主持工作),高级工程师。该同志多年来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其主持的改性铁研制应用工作,通过代替废钢在转炉上的应用,创效达3600万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持的高效溅渣护炉技术、中间包长寿命技术的研究应用,使2004年转炉炉龄平均达18572炉,产钢212万吨,中间包寿命最高达233炉,均创历史新高,为安钢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该同志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获科技成果十余项,其中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安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安钢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郭宪臻,男,汉族,1963年11月出生,42岁,现任安钢集团水冶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高级工程师。河南省金属学会第四届炼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阳市殷都区人大代表。郭宪臻同志多年来勇于探索,努力钻研,善于总结,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两项申报国家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高,经济效益显著。他专业技术造诣深厚,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炼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担任安钢集团水冶钢铁公司经理,勇于改革,锐意进取,取得了骄人成绩,2003年销售收入一举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利润2500万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实现利润3100万元。2003年当选安阳市劳动模范。
刘建国,男,汉族,共产党员,现年52岁,现任安阳市水务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市十一届人大代表。刘建国同志自1997年任水务总公司总经理以来,结合供水行业特点,实施科教兴安战略,大胆进行科技创新,主抓研究的“安阳市供水管道检测漏技术”项目荣获“河南省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河南发展五十年优秀学术研究成果一等奖”和“安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多项殊荣,《UPVC供水塑料管推广应用报告》荣获“市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安阳市水务总公司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自来水推行…表一户试点应用与研究报告》荣获市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软科学)一等奖。个人撰写的《浅谈城市供水和污水回用的一体化发展》荣获1999年度省水协企管委论文评比一等奖。刘建国同志具有超强的开拓创新意识、优秀的管理才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爱好书法、乐器演奏、摄影、读书等。因工作成绩显赫,荣获省、市、区级多项殊荣,2004年,刘建国同志个人被评为“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