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http://www.ayskx.org.cn/skin/default/img/tt1.png
http://www.ayskx.org.cn/skin/default/img/tt2.png
http://www.ayskx.org.cn/skin/default/img/tt3.png
http://www.ayskx.org.cn/skin/default/img/tt4.png
栏目导航
 
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人才 » 正文

创新人物——严根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9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作者:审核:杨亚鹍  浏览次数:32233

严根土,研究员,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带领团队先后培育出中棉所44、中棉所46、中棉所49、中棉所59等经典品种19个,至今累计推广面积超过9000万亩,产生经济社会效益150亿元。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制定地方标准10项,获国家专利4项。获得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入选“河南好人榜”等多项荣誉。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地处河南安阳,在这里,有一位棉花育种专家,名字叫严根土。人如其名,扎根土地,苦心育种,专注于棉花抗逆遗传研究,只为育成一粒棉花良种。

严根土1967年生,浙江衢州人,研究员,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育种岗位专家。199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当年便来到中棉所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工作,至今他已坚守这一岗位28年。一个南方人,舍弃舒适、富饶的故土,初到豫北安阳,在当时还比较贫穷的白璧农村,再加上当时的科研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面对这样的情形他也感到沮丧和动摇过。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看到所里有很多老专家虽然已经获得了国家级的荣誉,但依旧坚持朴素的作风,早出晚归的在试验田做研究;他耳闻目睹了那些老专家们献身棉花科技创新事业的感人事迹,切身体会到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中棉所精神”。深切的感受到,棉花所的辉煌业绩,就是靠这些朴实、勤劳的开拓者们一步一个脚印趟出来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传承下去,这种强大的精神指引他安下心来,潜心育种。

在随后的工作中,他长期坚守科研第一线,热心服务“三农”,在棉花育种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实践,爱岗敬业,与时俱进,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带领团队先后培育出19个棉花新品种(国外审定3个),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制定地方标准10项,获国家专利4项。还获得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入选“河南好人榜”等多项荣誉。



扎根基层一线,创新棉花育种方法

严根土刚参加工作时,没有育种经验,可他明白勤奋二字。常年在试验田驻点,与同事同吃同住。天一亮,他就拿上记载本下地,晚上披着星光回家,在地里获取第一手数据。夏日的棉田像个大蒸笼,他一个人钻在齐腰深的棉花地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任凭汗水湿透衣衫,经常是蹲得腿麻木到站不起来。遇到问题就请教课题组组长张裕繁老师,当然更不能放过跟其他前辈学习的机会。记得第一次到新疆出差,刚吃过晚饭他就缠着新疆农业大学的一位老教授,探讨新的育种方法,一直讨论到半夜2点,凌晨,又把他叫醒,接着讨论。

凭着这股韧劲,20多年来,研究了8000多份国内外育种材料,分析了从田间地头得来的上千万组数据,终于发明了“一种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育种方法”,该方法创新了育种3个关键环节,提高了变异、选择和稳定的效率,特别是创建了低世代大群体多逆境交叉选择的技术途径,促进了穿梭育种的发展。利用这一技术途径,带领团队成功育成中棉所44、中棉所46、中棉所49、中棉所59等系列经典棉花新品种,应用遍及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还推广到了国外。至今,累计推广面积超过9000万亩,产生经济社会效益150亿元。


砥砺前行,争做行业先锋

黄河流域是我国三大优势产棉区之一,传统精耕细作植棉方式,用工多,劳动强度大。近年来,由于劳动力转移和成本上升,植棉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该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高效轻简化植棉是摆脱目前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困境的重要途径。但是,现有棉花品种的株型、早熟性及纤维品质等性状不适合轻简化种植与机械化采收需求,广大棉农迫切要求简化棉花栽培的品种,因此他和他的团队把目光投向了“懒棉花”的培育。作为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育种岗位专家,育成的中棉所75、中棉所79于先后入选河南省主导棉花品种。同时在省产业技术体系的资助下,成功培育了中571、中棉所117、中棉所9A02等系列适宜简化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好马配好鞍,好的种子同样需要配套好的种植技术,才能最终真正实现高产稳产。在棉花新品种培育之后,严根土团队并没有放慢研究的脚步,在创新工程、河南省产业体系等项目的资助下,以中571为技术核心,以影响棉花产量、品质、抗性、效益的相关要素形成标准集成,对棉花生产的法律法规、产地环境、技术规程等进行规范,形成了基于中571的棉花简化种植等系列地方标准,为简化植棉、快乐植棉提供了载体和关键核心技术。用创新成果推动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这对于稳定和促进我国黄河流域的棉花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荣誉和鲜花之外,这位育种专家更看重的是种棉农民的肯定,黄土地里老百姓的认可。那年冬天,内黄县的乡亲们选出60多名代表,合租了一辆公交车来到中棉所大门口,他们对门卫说:“今年我们种植严根土培育的棉花品种获得了大丰收,只想看一眼这个品种的育种者,并对他说声谢谢”。此后,严根土和内黄棉农结下了深厚友谊,一直在帮助他们提高棉花种植技术。


授人以技,以智助农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严根土团队依托于河南省产业体系等项目,按照集中力量、分批推进的原则,不断完善“科研单位+标准化+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依托安阳市农业局科教科、棉花办公室,在安阳市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等建立的300亩的棉花新品种和新技术基地,示范推广棉花简化种植技术。同时,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开展“科技入户”活动,采取课堂培训与现场示范指导相结合、音像宣传与专题讲座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标准技术宣贯。在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支持下,通过示范、宣传、推广简化植棉标准,提高了示范基地及周边棉农技术人员本领,使示范基地植棉用工量平均每亩省6个工,子棉增产43.1kg/亩,增效439/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授人以技,还要施人以棉;“明天,内黄县黄河故道盐碱区的棉农要来拉400公斤棉花种子。”今年413日安阳日报记者王庆华采访严根土时,他说,“这已是我们连续近20年为内黄贫困地区免费赠送棉花种子了,教技术、送种子、扶农助农,是我们棉花研究‘国家队’的职责和义务。”正如他所说:“一定要尽自己所学,扬自己所长,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干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中棉人的智慧和力量!”

前人开拓,后人传承

严根土是在中棉所精神激励下成长起来的农业科学家,做事干练,精力充沛,苦心钻研,眼睛中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断创新育种科研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服务科研、奉献科研的工作理念,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乐章,诠释了人生的价值。严根土说:“传承中棉所老一辈的勤劳、奉献精神,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断创新育种科研新方法,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自己热爱的棉花育种事业”。他身上的这种踏实勤奋、平易近人,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科研态度,是田间地头每一位普通科研工作者的精神,更印证着中国棉花科学快速发展的坚实印记。现在,严根土也常常勉励团队中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可研究的对象千千万,但人的精力有限,要想有所建树,只能保持专注。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永无止境,严根土表示,将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将老专家开创的中棉所精神传承下去!

 
 

豫ICP备15019654号-1  电话:0372-5061212

扫描加关注 官方账号:
安阳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