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多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只有一个,有时有数个。夏季时一般分裂成东、西两个单体,位于西太平洋的称为西太平洋高压,也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副高除在盛夏时偶尔呈南北狭长形状外,一般呈东西向的椭圆形,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它西部的高压脊。
副高每年从冬季到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从南向北移动,也会有规律地自南向北推移;从夏季到冬季,又有规律地自北向南撤退,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6月中旬前后和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先后出现两次季节性北跳,第一次北跳对应华南前汛期的结束和长江中下游梅雨季的开始,第二次北跳对应长江中下游梅雨季结束并进入伏旱期和华北雨季。因此,副高是造成我国夏季旱涝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当其活动出现异常时,常常导致我国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作为暖高压系统,副高在其控制区域内,盛行下沉气流,表现为静风、空气增温强烈;同时,天气晴朗、少云。这种天气条件使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可以到达地面,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温度明显攀升。副高长时间的维持,使北方冷空气往往难以南下到其控制区域,因此在副高控制区域内,时常会出现高温天气。
与此同时,副高外围地区却饱受雨水袭扰。我国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依靠西南气流从印度洋输送,而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影响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还影响其南侧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可以说,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
同时,副高的北侧是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汇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也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雨带。
所以,在夏季副高盛行期,高温和暴雨总是相伴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