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选择抗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人工培养,用物理(加热)或化学的方法将其杀死,去除致病性后制备的疫苗。
学科:感染病学_总论_感染病预防
相关名词:疫苗 免疫应答 免疫记忆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延伸阅读】
人类利用疫苗预防传染病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6世纪,中国就有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的记载。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利用牛痘接种治疗天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预防天花疫苗,从而奠定了现代免疫学基础,并且引导科学家寻找预防其他传染病的疫苗。
根据成分不同,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全病原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全病原体疫苗属于传统疫苗,又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在19世纪,科学家发现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后的微生物具有激活免疫反应的能力,这个发现促成了灭活疫苗的产生。灭活疫苗通常是病原微生物通过加热、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和辐射等处理形成的灭活抗原。这些处理破坏了病原微生物复制的能力,但是保存着病原微生物自身完整的抗原表位,完整的抗原表位能够有效激活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外来微生物感染方面形成非常精妙的调控网络和防御机制。灭活疫苗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杀死病原微生物后注射到人体的,它只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并不会使人发病。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当人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表位的微生物时,免疫系统就会迅速识别清除病原微生物从而抵御感染。
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相比,更加稳定、安全,便于存储和运输,从而成本经济,有利于人群短期内大规模接种。但是灭活疫苗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增加接种次数以达到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反应,同时由于存在大量不相关的病原菌结构抗原成分,增加了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历史上,人类应用灭活病毒疫苗预防的疾病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感等;灭活细菌疫苗预防的疾病有:百日咳、伤寒、霍乱、鼠疫等。灭活疫苗为人类战胜传染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