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入春后,江南、华南等地常多阴雨天气,降水明显偏多些。这是为什么呢?
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室高级工程师黄威介绍,初春阴雨天气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南支槽、副高及冷空气的影响。当南支槽比较活跃,且副高偏北偏强时,这种形势有利于南支槽前和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向我国输送。此外,虽已入春,但北方冷空气依然比较频繁,尽管势力不是特别强,可与南方的暖湿气流形成对峙,在南方地区交汇,就会形成阴雨天气。因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所以我国初春经常阴雨连绵,当然,有时也会出现春旱。
中央气象台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赵秀兰分析,阴雨天气增加了农业蓄水,保障了早稻播种育秧用水的需要,有利于春玉米等旱地作物播种,但对农业生产(主要包括对华南春耕春播和江南油菜生长等方面)也有一定不利影响。
如果江南中西部的部分地区阶段出现强降水、土壤持续过湿和寡照,那么对正处于抽薹开花期的油菜和露地蔬菜生长有不利影响,部分地势低洼的油菜田会出现湿渍害;如果华南西部等地降水显著偏多,出现阶段强降水和局地雷雨等强对流天气,那么就会对早稻播种育秧等春耕春播农事活动的开展不利。
赵秀兰建议,江南油菜、蔬菜田此时需及时清沟排渍,改善墒情,同时加强油菜菌核病、蔬菜霜霉病等病害防治,合理施肥,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华南春耕备耕期间农事活动增多,户外劳作应注意避开强降水和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时段。同时,南方各地应注意利用降雨的有利时机,做好山塘、水库的蓄水工作,并重视科学统筹、合理安排用水,以保障春播春种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