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通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获得的海底蜘蛛蟹图像(6月17日摄)。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冷泉区执行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获得了冷泉区大量的贻贝、毛瓷蟹和蜘蛛蟹等海底生物图像。

这是通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获得的海底毛瓷蟹(白色)和贻贝(褐色)图像(6月17日摄)。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冷泉区执行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获得了冷泉区大量的贻贝、毛瓷蟹和蜘蛛蟹等海底生物图像。

这是通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获得的冷泉区碳酸盐图像(6月17日摄)。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冷泉区执行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获得了冷泉区大量的贻贝、毛瓷蟹和蜘蛛蟹等海底生物图像。

这是“蛟龙”号采集到的贻贝样本(6月17日摄)。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冷泉区执行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取回了深海冷泉区的碳酸盐“烟囱”样本和大量贻贝样本。

这是“蛟龙”号采集到的碳酸盐“烟囱”样本(6月17日摄)。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冷泉区执行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取回了深海冷泉区的碳酸盐“烟囱”样本和大量贻贝样本。

6月17日日16时30分左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南海一冷泉区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三名下潜人员出舱,标志着“蛟龙”号今年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