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圈中最流行的社交话术是:“我在减肥,不吃主食”。这句“减肥魔咒”折射出了当代人的“主食焦虑”,许多人盲目地把主食视为减重路上的“洪水猛兽”却忽视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越来越多的证据颠覆了传统认知,揭露了低碳水饮食的危害,比如增加了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加剧了全身系统性的衰老。
低碳水饮食对糖尿病的影响
在三大宏量营养素中,膳食碳水化合物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最大。
含有精制糖和淀粉等高度加工的高碳水饮食,会刺激餐后高胰岛素血症,并反过来增加饥饿感,提高能量储存和降低代谢率,导致体重增加。
如此推论,低碳水饮食是否就是快速减重的首选,还能对糖尿病起到保护作用呢?
观察结果恰恰相反。
一项长达17年的随访研究,探索了低碳水饮食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系。
低碳水、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低碳水组(碳水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38%)与高碳水组(碳水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55%)的人群相比,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20%,并且很大程度上是由肥胖导致的关联。 也就是说,低碳水饮食通过导致肥胖间接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通过文中饮食分组来看,低碳水饮食的同时往往会带来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与长期体重的变化息息相关。
临床试验也发现低碳水和高蛋白质饮食会在短期内(<6个月)导致体重减轻,但在1年后体重的这种变化并没有得到维持,且与上一篇文献的发现一致,长期的低碳水饮食甚至反向导致了肥胖的发生。
低碳水饮食对衰老的影响
为了填补低碳水造成的空缺,除了增加脂肪摄入外,也可能相应提高了蛋白质的摄入,而低碳水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早衰,甚至影响寿命。
最新研究利用DNA修复缺陷的小鼠进行试验,观察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
基因表达分析显示,高蛋白饮食增加了氧化磷酸化、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引发基因长度依赖性转录衰退(GLTD)(系统性衰老预测指标)。
就如同精密的基因生产机器在长基因“生产线”上发生卡顿,使得重要蛋白质生成受阻,反映了DNA损伤累积和转录应激,最终导致了细胞衰老,从而缩短了小鼠寿命。
在DNA修复正常的小鼠和人群数据库中,同样发现了饮食中蛋白质的增加加剧了GLTD和衰老进程。
2023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就发现,当每日膳食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能量占总能量的53.7%时,血清中长寿相关蛋白达到最高值,能有效对抗衰老并延长寿命,而过低或过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则会减少寿命。
开始划重点了:
减少主食来制造热量缺口的同时,你又用什么来代替或填补它了?
检查一下自己,
米饭碗越缩越小,
奶茶空杯是否越堆越多?
炸鸡烤肠是否越吃越多?
真正的减肥,不是一味少吃或者不吃主食,极端地控制或过度摄入都是不可取的。